1958年,佳縣計劃開發佳蘆河,但缺乏這條河流的資料。按工作量計算,需要用30個人花3年時間進行勘測工作。檔案部門及時提供了一套有關佳蘆河的檔案資料。經有關部門研究,確定了需要再進行勘測,當年就開工興建。
神木縣水利隊利用隊存檔案資料,匯編《神木縣水利資料匯編》一書,在本縣的農、林、牧等對口部門制定規劃、神木煤田開發都多次利用。其中,僅為黃河治理委員會制定治理禿尾河規劃,就節約勘測設計費10多萬元。
榆林地區農科所1984年開展南瓜地方品種的科研課題時,主搞人需外出調查研究,檔案室及時提供了1960年形成的有關原始檔案,包括原來研究的程度及本地區南瓜地方品種的公布區域等真實記錄,節省了時間,減少了開支。
清澗縣農技站利用本站歷年形成有關小麥育種及所存全國小麥品種檔案資料,經過全縣多點試驗,示范、增產效果顯著,1975年曾在全縣大面積推廣。1980年陜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正式審定該品種代三三小麥為陜西北部地區旱地推廣的骨干品種。
清澗縣紅棗研究所充分利用土壤管理、樹體管理病蟲防治,?;ū9燃t棗豐產措施的科技檔案資料,在該縣4個村試驗推廣,使4個村的紅棗增產125萬斤,增加產值131600多元,曾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
榆林毛紡廠1977年和1978年連續發生毛線油污問題,長期找不到原因,分不清責任,造成產品質量下降,經濟損失達四十多萬元。后來在廠領導的重視下,下決心把生產毛線各個工序的技術文件,包括毛油原始記錄、洗毛質量記錄、坯線加油原始記錄以及工藝操作規程要求等收集在一起,逐一對照檢查,終于找出了原因,多年無法解決的問題得到解決。
1987年,地區毛紡廠的6502線毛提花毯報輕工部優質產品,文字材料、樣品要趕5月15日前送輕工部??墒?,樣毛量一直超過標準,找不到原因,改進不了技術。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廠領導決定由總工程師組織攻關。他們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想不出辦法。在這關鍵時刻,攻關小組確定從科技檔案中找答案,當即開始查閱,合計毛毯總工藝設計、洗毛、和毛、配毛比例、梳紡、織造、染色工藝等原始記錄材料,終于發現主要問題是配毛比例、剛起、水起、刷毛工序上的問題。通過研究,改進了原來的工藝、解決了樣毛問題,提高了潔白度和豐滿度,被評為部優產品。
2002年江澤民視察神木縣后,神木縣錦界鎮開發建設已迫在眉睫,鎮政府為了盡快落實土地利用問題,派人到縣檔案館查閱利用有關檔案,檔案館積極配合為錦界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錦界工業區已成為神木縣一大主要工業園區,已擁有煤、電、化工、蘭炭等大型工業企業百余家,為拉動榆林和神木經濟的聯動發展布好了局開好了頭。
2010年9月1日,因會計事務所審計神木縣鋼窗廠財務,需查閱原神木縣審計事務所神審發(1995)025號《關于陜西省鋼窗廠對神木分廠財務的審計報告》和神審發(1996)068號《關于對神木縣鋼窗廠全部資產評估的報告》。查檔人員熱情接待,通過索引在審計事務所永久檔案第2卷、第36卷中很快查到了原鋼窗廠的審計、評估資料,為鋼窗廠的審計、評估提供了依據。
1992年5月,橫山縣電力局通過查找檔案發現榆林馬拉索林場多結算材料費442元,漏交其他費1400元,共計挽回經濟損失費1842元。
1992年,韓岔鄉個體經營者準備投資大量經費,重新開采四好梁煤礦??h鄉企局得知這一消息后,到縣科委查閱了有關地質礦產檔案,掌握了當地礦體結構等情況,認為沒有開采價值,取消了這一項沒必要的投資。
1996年,橫山縣國稅局工作人員在稅收過程中,發現橫山縣供銷集團公司有偷稅行為,而公司有關領導據不承認,為了找到確鑿證據,經過查找會計檔案和有關稅收政策文件,終于澄清了該公司的偷稅事實,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20萬元。
在企業改制中,正確劃定企業職工工齡是每個職工普遍關注的問題,1996年4月15日,橫山縣機械廠職工白國宏要求查找自己1993年的工資發放表,以此確認自己的實際工作年限。橫山縣檔案館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從機械廠改制檔案中查到了該同志的當年工資發放記錄,并出具了證明和工資發放表復印件,依據檔案館出具的檔案證明,在企業改制中,順利按國家政策規定確認了工齡,檔案的提供利用,不僅有效地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也保證了企業改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2006年9月20日,橫山縣國土局副局長姚廣林等人就舊車站的土地權屬問題來縣檔案館查找證據。由于舊車站建址在李家洼大隊,現被地運司以400萬拍賣,所以李家洼大隊也要從中受益,但拿不出證據。通過對政府1961-1964年的行政卷的查閱,終于在1963年的70號和71號案卷中找到了遷址時間,證實了舊車站土地屬于國有資產,為國家保住了這筆財產。